2014年9月25日

我被科學的反直覺給爆擊了




如果有藍色的香蕉存在你相信嗎?這是一種反直覺的感覺!

我的內心一直有個矛盾,生長在一個富含各式信仰的台灣,在接觸了科學教育後內心就開始出現許多問號,尤其在這個暑假參加了一個宗教性的營隊之後,我反思了科學存在的意義,以及科學和宗教(或是直覺思考)這兩者是怎樣的一個關係?


大學裡面的禁忌?

在大學裡,我不太敢談起一些源自于宗教經典的想法,因為並非每個老師或是前輩接受這些被稱為「不科學」無法否證的事物,為什麼呢?在科學的教育裡面告訴我們的是,對於一件事物或是現象你應該要先抱持懷疑,試著定義它然後以能操作方式去驗證、測試、甚至是複製現象的發生,而事物本身是要能夠被證實或是否證的,不然它就不能夠被證明!

好比,你要如何證明一公斤的羽毛和一公斤的鐵球一樣重,那就到比薩斜塔上面往下丟如果同時到達那就一樣重,如果無法那就是否證了你的疑問啦,而往下丟這個方法是可以被重複測試的,所以這個問題算是很科學的(嗯哼推眼鏡)

但如果問說你要如何證明人有靈魂呢?這題我就不會拉,因為我不知道靈魂要怎麼定義呢!
哇所以這題就不能被科學證明或否證了是嗎?

這些問題都太複雜了!先不爭論到底怎麼去科學定義好了

先談談我最近遇到的內心掙扎好了,在學習那麼多年之後我突然驚覺科學其實是無法解釋全部的事情,它的發展邏輯於那些外顯且可以觀察到的現象,然後加以測試解釋(譬如植物怎麼發芽的,它們如何產生下一代....孟德爾種豌豆的故事);有時候在遇到比較心理認知層面的現象時,雖然不能夠直接觀察到但學科學的人會利用其他方法去解釋,譬如你如何觀察到一個人可以聽到的最小聲音為多少分貝,那你就從大聲小聲慢慢調整請他主觀回報你有沒有聽到,然後在慢慢找出那個最小範圍平均。

可是再更心靈的東西呢?好像科學就失效了?但測不出來就不存在嗎?


是對立?還是一體兩面?

我相信人生下來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課就是認識自己和世界,而這世界上確實有存在許多方法協助我們認識這個世界,它們就是「科學」和「宗教」!

如果這個宇宙有一個真理,那我相信她肯定很大很複雜,超越我們語言和邏輯可以理解的;所以在這個前提下超越我們能力的狀況,要用我們能力有限的語言(科學/宗教)去盡力了解宇宙是否有點吃力呢?

但是它們兩者想要做的就是用自己的理解去解釋宇宙的一切,這樣的道理讓我想起腦科學裡面的一句笑話「人們想要用有限的腦去了解自己的大腦真的有可能嗎?」這概念好比一綱多本的教科書一樣,只是這個唯一綱就是宇宙真理,而那個多元版本就是科學的知識累積以及各個宗教經典累積的翻版而已。而每個版本都會因著編寫的人的理解以及字彙能力而影響,所以就變得雖然是在講一樣的東西卻有不一樣的看法,甚至是歧見!

但我相信科學和宗教都是為了要幫助我們更了解自己和世界的。


反直覺的爆擊

科學和宗教的存在就好像理性跟感性一樣,宗教多是用著比較直覺感性的說法幫助我們解釋這個世界,反觀科學卻是很硬很硬的反直覺,我時常被衝擊的無處可躲!

這一兩個月我內心一直升起的疑問是,為什麼科學要存在呢?
好運的我今天一次就達到了兩種解答,下午在上吳相儀老師的正心專題時候我們討論了為什麼正向心理學的存在很重要,老師說了一句話「科學證據就是要反直覺」。

這句話到晚上就立馬讓我以三倍的震撼體會到了,這兩個月在閱讀跟人是否有自由意識相關的幾本書籍《躲在我腦中的陌生人》《我們真的有自由意識嗎》《意識究竟從何而來》《禪修的療癒力量》…等書,我彷彿像是被科學狠狠揍了一拳!從小到大我們思考我們存在,直覺經驗感覺起來是否腦中都會有一個特別『我』的存在,那個我可以支配可以做決定在腦中說悄悄話,甚至是可以觀察自己在做什麼,所以才會讓人覺得腦袋裡應該有一個地方有著靈魂/小精靈!

可是科學實驗下的種種結果卻並非如此,大腦中並沒有一個「地方」是最高等級,像是金字塔那樣負責分配說誒甲你現在給我動左腳乙你給我舉起來,竟然沒有一個地方是住著小精靈,也沒有專門給予只是的厲害老大存在於腦中,這樣的反直覺給我一個好大的爆擊,這樣的衝擊如今還在我身上流動著!




爆擊後的心得


這樣的信服是我看了第五本書加上老師的一句話才相信的,當第一本書給了我反直覺的答案「沒有」一個專門負責的地方時,我不相信因為這違反我二十多年來的經驗觀察,以及我大腦所告訴我的一切感覺呀,第二本一樣三本四本五本都寫了這樣的答案,我不得不重新思考到底發生什麼事。

這種感覺就像是你賴以為生的信念突然被抽掉,心很空但這個空能演變成兩種解釋,一是你不再有動力放棄了,另一個是又能裝下更多東西認識更多。這中間的心路歷程轉變真的很有趣,我想科學存在的理由就是要用一種很硬的方式,讓我們跳脫出只是如此而已的心態更真實地認識某一部份的自己,然後才有更多的力量去面對下一步的爆擊!

而這樣的心得也給了我另一個啟示就是,未來在做科普或是想要推廣宗教經典讓科學人知道的時候,肯定會有一段很辛苦的路途要走,因為我要做的就是爆擊別人,抽掉他們所相信所信仰的一切,就等於是要逼他們去否定自己以往的存在和相信,這樣的不適感肯定比被爆擊痛苦上一萬倍,尤其是人可以選擇逃避否認,所以要做一個教育推廣者肯定是一條很有挑戰的路呀!

孔子、佛陀、耶穌、默罕默德、伽利略、愛因斯坦聖賢前輩我們共勉之!






2014年8月13日

[挑戰]我要留長髮



(由於年代久遠我只能給惡搞模擬圖了)


距離自己長髮的模樣已經是十年前了
自從小六剪掉一頭長髮後就再也沒有留超過肩膀

本以為自己一輩子再也當不了馬尾妹了

但就在某一天............
彷彿被鬼附身一樣在睡醒的那一刻中猴的說:「林北我要開始留長髮了!」
平時正妹看太多反而想看看自己在五官成熟之後留長髮會是怎樣
哎油說不定我比你還正噢<3

不過凡事都有動機的這次的挑戰也不是憑空熱情一場
在上個月看到一則新聞-小弟弟不畏異樣眼光蓄髮為癌童
嗯哼沒錯幫助人是一件快樂的事情,所以我也要跟小弟弟看齊
誰叫我每次去給設計師剪頭髮他們都會誇獎我髮質是極品等級:烏。柔。順!
(或許他們只是客套說些甜蜜話,讓客人心情好就可以類推到整間店的服務品質好,促使顧客回流率提升)


好的我要說的是:
我想要透過留長髮這個行為去幫助別人
這是很重要的一個立基點,因為我就會在想要剪掉覺得阿雜的時候更有動力
會因此告訴自己蓄髮行為是在幫助別人,忍一下想想那些癌童他們想留都無法呀
在執行這件挑戰的同時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往後是有意義的


另外也想看看不一樣的自己
好奇心也是另一個很好的立基點,誒誒我短髮都可以被人家說好看了
那我長髮大概就可以達到誒~水妹妹噢的等級齁哈哈哈哈
那我們一年半後再來見真章!



#心理學小應用#

研究發現我們在進行一件任務時(不論課業/工作),
若能夠賦予這項任務「意義」甚至是會對它產生「好奇以及期待」的話,
這件事的效率/完成率就會比較高。

在丹.艾瑞利的《不理性的力量》一書中就有許多這樣的研究例子喲








2014年8月11日

老而不朽的人生,越老越正向!

                                          
                      
文:洪群甯


現在我們來想像一下自己八十歲是怎樣子?
是百病纏身行動不便的模樣?或者是孤獨電視老人呢?


在文化上我們總將P老」賦予著負向的意義,認為它是個不會再有任何創造性的時期,就如同一句諺語說『老狗變不出新把戲』,老了就只是一個等著被淘汰的階段罷了;人們害怕變老,因此古代有著帝王權貴遍尋長生不老祕方,如今則有研究中心投入大量資金就為了找出逆轉老化的神奇藥物,各路人士無非是想找出方法延緩身心進入老化的階段。


不過在近十幾年興起的老年學(gerontology),以及大量相關的腦神經科學證據卻不是這樣認為,這些證據竟然是一致說著:「越老越正向,且是富有智慧、創造力的!」


隨著時間的增長,我們的身體的確是逐漸老化,但頭殼中的大腦卻並不像外表身體一樣凋零,幾項長期追蹤的研究發現,在健康老人身上(排除掉因疾病,或是阿滋海默症認知功能受損的老人)看來,我們的確是越活越正向,不論是在實質的創造力上甚至是心靈上皆是如此。


實質上的創造力來看,以熟年大腦的無限潛能作者吉恩・柯翰博士多年的訪談追蹤,他發現我們原先認為老狗變不出新把戲的65歲以上退休人士,其實是有著更多的創造力,或換個更普遍的說法那些老人是充滿智慧的呢!

其中一個有趣的例子是柯翰博士的岳父岳母:在一個大雪紛飛的夜晚準備拜訪柯翰博士,但因天氣的關係導致路上的車動彈不得,而在這樣的情境下他的岳父母竟然想到了一個兩全其美的方法,可以順利吃到晚餐也能早點到達女婿家,這個方法就是他們到路旁的小店叫了一份外送pizza順便請店員把它們外送過去!

平常誰會想到把自己外送過去?這個例子確實點出了年長者的智慧運用依舊靈活!在柯翰博士歷經上千人的訪談發現到,老年人若在退休後擁有新的興趣/目標,譬如繪畫、志工、甚至是重新踏入校園,他們的表現是不輸給年輕一輩的,即使某些大腦功能如訊息處理速度,及記憶容量隨著年紀衰退,但是幾十年來所累積的經驗和人生歷練卻彌補了這些小小的缺點,讓他們表現得更好!


除了實質創意上在心靈上更是如此,回顧一連串史丹佛長壽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卡斯坦森博士(Laura Carstensen的研究可以發現:「大腦越老越正向」,比起年輕人老年人在情緒控制上是比較好的,負向情緒的經驗(如生氣)也是比較少的,在其中一項研究中她看到了對於正負向的圖片記憶,老年人會回憶出相對較少的負向圖片。卡斯坦斯博士推論,人越活越老的同時,會感受到生命時間的流失,對於情緒的態度也會因此改變,他們會較以「不再去想那些問題」的方法面對生命,也因如此年長者普遍較能看到生命的正向面。


所以再讓我們試著想想自己八十歲的時候是怎樣子的?
我想這次的答案或許會更正向變得不一樣!





・相關文章回顧:越老越幸福

・史丹佛長壽研究中心:Stanford Center on Longevity


2014年7月15日

[觀察]鐵皮?瓷磚?鐵皮瓷磚!


這已經是第二次了,在高雄的小巷道內看到假裝自己是瓷磚的鐵皮
(正名:仿瓷磚的麒麟版,也就是有瓷磚花樣表面的鐵版)
因為好奇我就上網瀏覽了多個有關的鐵工業專家撰寫的網誌
才發現原來『鐵皮屋』不該被污名定位成窮困工寮的必備,它其實是有一套藝術的呀!
這對我來說又是一個新的衝擊和學習,果然是各有所長讓我瞬間想去學習一下XD



***推薦網誌:
仿木紋超真實鐵皮屋搭建-興鋼鐵工廠(我看完都分不出是真是假了)
鐵皮屋基本知識大全-佳源鐵工、金屬鐵皮屋(光看就能感覺到小編是對鐵工有熱情的男子)

 


2014年3月5日

淺談心理系給我的收獲(下)



延續上一篇 淺談心理系給我的收獲(上)已經談過大一小嫩嫩的我與大四筋肉人
在[等級篇]、[裝備篇]、[技能篇]的不同

接下來這篇我們會繼續談談
擁有了 批判思考力覺察力 這兩種我認為必備的技能後要如何運用發揮



技能運用篇:

你是怎麼思考的?你真的有好好思考過這件事嗎?
以下有簡單幾題診斷題我姑且稱它為[思考4Q]----------------------------------------

(1)對於別人在社群網站分享的新聞/文章你會毫不懷疑地轉發出去?

(2)你會買下電視產品因為他們表示有神奇功效(如膠囊)?

(3)會因為政府官員擺明立場(如:核四議題)你就認同那是好的嗎?

(4)如果身旁朋友都說某場電影很難看,即使你本來很期待就因此放棄嗎?

---------------------------------------------------------------------------------------------------------

如果你剛剛自評的答案四題皆為:(是)
沒關係,那接下來就好好來看我對思考這件事的看法吧!
不諱言「思考」就是我在高醫心理系(或是大學這四年)最大的收獲之一

在心理系/大學這四年我很感謝我的老師們
用了顛覆我過去18年學習的模式在教導我—也就是沒有正確答案這回事

舉個時事例子好了
呼應最近歷史課本要微調課綱這件事
過去的教育我們常常會有一個明確的答案
回顧台灣的歷史課本上面對於近代史的描述都是很統一的國民黨史觀

你知道清朝是怎麼滅亡的嗎?
回想十多年的學習當中課本給我們的答案是孫中山多次的革命造成的
不過我最近在的一篇關於歷史討論的網誌「清朝是怎麼亡的@明騎西行記
看到了不一樣的說法和歷史見解,真是給我一擊很大的震撼
不只是內容跟我所知的差得十萬八千里

不管正確答案到底是誰更重要的是!!!!!!!!!!
我竟然忽略掉去思考從更多元的角度試著了解歷史
在這ㄧ次的經驗中我看到ㄧ個有主觀意識的人
是多麼輕易簡單的能被「知識」操弄、被「我從小到大都這樣學的啊」給蒙蔽
(有興趣的人可以看看 GERGE ORWELL-《1984》這本書,當中讓你輕易明瞭一個人如何輕易的被控制他所相信的,要篡改一個人所相信的歷史是如何容易!)

好~拉回正題:要如何運用 批判思考力 和 覺察力 勒
對於很多事情我們常常會出現[大家都這樣說呀][不是一直都這樣嗎]
譬如說坐飛機比坐車容易出事(?)指月亮會被割耳朵(?)但若要我們說出為什麼
可能就開始吱吱嗚嗚半天想不出所以然

而在心理學裡有特別描述這樣思考現象的名詞:捷思法
(白話一點說就是:在對情境和背景尚未了解下就依直觀感覺推論)

譬如說如果每次樂透都開出了1號和3號連續十次了
那麼你第11次時也會毫無疑問的覺得這次一定也會有1號和3號
這就是賭徒常出現的謬誤思考法
忘記了每個號碼發生的機率應該是1/46才對
及使已經出現了連續十次的1及3號

如果想要了解更多日常生活中人是怎麼思考的推薦大家看:
心理學決策大師Daniel Kahneman所做的《快思慢想》這本書

呦齁~再拉回正題:要如何運用 批判思考力 和 覺察力 勒?
那就是練習去保有嬰兒般的好奇感,對於第一眼感覺起來理所當然的事
先不要急著去接受/反對它,試著去找看看有沒有反例從另一個角度思考
這練習背後需要許多閱讀和生活觀察當作知識的累積

沒有基本知識和相關概念是很難會有全面性的思考的
難怪有句諺語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果真是有道理呀~



心理學是什麼篇:

心理學是什麼呢?這是即將升大學的高中生最好奇的
他們在大學博覽會上最常問我們的問題就是:心理系在學什麼呀?
心理學不像其他系一樣僅僅利用系名就能知道未來四年(或更久)要幹嘛
譬如物理系就是高中物理的延伸,國文系就是了解更多國學和諸家哲學
音樂系學音樂、醫學系恩就當醫生學習醫學、歷史系地理系生物系.........
光看字面心裡都能有一個基本的底

但心理系呢?很好問的好
我將用獨立的一篇文章空間來說這件事!

連結------心理學是什麼?在學什麼?---哎呀還沒打完,所以沒連結


未來職業篇:

簡單來說這也是大學博覽會高中生最好奇的問題之一
所以我也會用一篇獨立文章空間
好好的將我所知的概念方向來闡述
用有邏輯還有未來該如何前往研究所及職場的脈絡架構告訴你們
心理系未來到底可以幹嘛勒?


連結------讀心理系以後可以幹嘛?---哎呀還沒打完,所以沒連結

2014年2月20日

淺談心理系給我的收獲(上)


 身為一位畢業在即的大四生,我決定將這四年來對心理學淺見以及成長簡潔地統整並分享。做跟簡單的比較,對於大一新生和習得四年心理學的大四有什麼不同,
或許能提供一些想要踏往心理學之路的後備一點點小建議,那便是我最樂見的。
(提醒)
結論是以我的經驗為主,所以依每個人想法、經驗的不同對於心理系的體悟會有所差異
因此不要問誒~你怎麼跟xxx講得不一樣,不要問因為問了你會怕




首先,來個自我介紹
我的名字是:洪群甯
目前就讀高醫心理系99級(民國99年入學/103年畢業),大四生

四年前我以指考的方式進入高醫心理系
當初對於本系的想法是:『乾,真好不用修物理化學』
毅然決然在分發選填單填上1.成大心理 2.高醫心理 3.中山醫心理
另外『心理學』是一門對欲了解人的學科,有別於國高中那些基本學科背誦算數
單純的我認為反正大家都沒學過這門課算是齊頭式競爭,那就決定是你了

啃,我就這樣上了高醫
誒果不其然對大部份人來說心理系是一個全新的開始
而這四年就是在應証了我當初的單純驕傲,你來心理系即使沒學到什麼東西
走的時候人家也會對你出品心理系這三個字多了一點敬畏
因為他們以為你是怪咖甚至害怕你看透他的心
(迷思破解:我們真的不是靈媒/通靈王/超能力者無法看穿你)


-------------------------  前情提要到這裡---------------------------------

好,那你問說誒所以『心理系』到底在幹嘛?那你得到什麼?
沒錯我得誇獎你問了一個好問題(棒棒)

那我就以簡單的壹週刊pk圖來闡述大一的我及身經百戰大四的我到底哪裡不一樣:






















以上的表格我將自己擬化成的線上遊戲人物來作比較,


等級篇:

若將一位心裡人以各個階段分級轉職的話
大一新生毫無疑問的是超新手
大四生算是完成一階段的受訓稱為一轉(若以會繼續待在學術界 及 不待在學術界分類)

  • 學術界:大學(一轉)研究所(二轉)博士(三轉)博士後(四轉)學界(五轉)
  • 非學界:大學(一轉)有工作/家庭(二轉)學以致用(三轉)
在這裡特別對非學界轉職得概念解釋:由於不一定每個心理學背景出生的人
都會繼續朝本科系做更深入的研究,至少有2/3的人會直接去工作或先工作延後升學
當然也是會有人在學術界達成研究所或博士後不繼續待在學界
因此在表格中我單純的僅看大學畢業與否來當作轉職的唯一標準。




裝備篇:

如每個在線上遊戲裡面闖蕩的角色,或多或少他們身上都會裝備了一些武器和防禦
在面對外界的挑戰這些裝備便會發揮效用以至於不會一擊就亡

大一新生是從高中生轉職來的,在尚未接受過心理學教育前
身上的裝備僅僅擁有高中各科知識,在實用方面就是將這些知識拿去考指考
但或許你高中時跟我不一樣喜歡閱讀課外書籍或已具備專業技能(會寫程式、國手....)
就我而言18歲之前不怎麼閱讀課外書籍的人,我的裝備只有樸素不華麗的高中知識

不過到了身經百戰的大四後,若有順利修習到眾學分能順利畢業
姑且不論你是僅有肉體存在于教室中但靈魂出竅(上課發呆),抑或你認真於每堂課程
至少至少你會比小嫩嫩大一生多一點對於心理學的了解

其中包含(依高醫心理系必修課為基準)

  • 大一:普通心理學、心理統計學
  • 大二:社會心理學、心理實驗、性格心理學、發展心理學、生理心理學、心理測驗
  • 大三:知覺心理學、認知心理學、變態心理學
  • 大四:(無必修)、選修正向心理學

基本上我們利用三年的時間將心理學以大範圍的方法粗略地認識了一番
對於心理學大一嫩嫩認為只有佛洛伊德、容格、變態殺人魔(好萊塢電影)等等框架中
慢慢跳脫出來做更整體的認識,從最大一最基本的入門款普通心理學做個大概簡介
到學習做一門心理研究該具備哪些概念(心實)、技能(心統、心測)才能完成
而有了技能之後便是知識的累積,從生理(生心)到感官(知覺)在到思考歷程(認知)
畢竟人是一個由有機體構成的能思考的個體,因此不僅要了解「心理」還要搭以「生理」
才能夠有根基的去做一個知識上的連貫,而非僅限於空談想法思考卻不去證明它何以發生

進一步的透由人與人的相處所產生的現象(社心),觀察成長過程中的發展性格的養成
來更加了解成為一個人是有多複雜和充滿驚喜的

除了一般人的心理之外還要學著去了解那些跟我們有一點不同的變態心理學
這些人或許是生理上的缺陷(如大腦功能不全導致的精神疾病)使他們的行為比較不一樣
也有可能遭逢壓力導致要以另一種不太能被接受的方式來生活(譬如創傷後症候群)

(破解迷思)
變態不該被污名化,而應該說是異于常態較非主流的現象,
他們並非每個都像是好萊塢電影演的變態殺人魔一樣俱有攻擊性
而僅是一個個想要活下去體驗生命的個體而已因此「同理多一點歧視少一點」吧


那麼大四要幹嘛呢?
以我的例子四年級就是再一次重新認識「心理學」(透由認知、正向心理學)
將之前所學的基本知識,透由日常生活的觀察這個步驟去證實或反駁前三年所學的
簡而言之就是從學習到印證再到如何將它們運用在日常中使生活過得更好
一步步將心理學融入生活中

以及好多好多因為心理學就是ㄧ條永無止儘的學習~
之後我會寫一篇運用的文章---來闡述我是如何藉由覺察來把心理學運用得更好



技能篇:
          
如前一段所說的,
大ㄧ的時候僅有高中知識這項技能用途就是考指考
至於大四穿上這麼多裝備(大一二三必修)之後,我認為該具備「批判思考」和「覺察」

在說為何我認為該具備批判思考覺察力之前
先簡單說說我對「心理學是什麼?」這問句的見解好了

  • 第一年我認為心理學是去了解好多有關人的東西
  • 第二年我認為心理學是去同理他人的知識
  • 第三年我認為心理學是去幫助了解他人的一種知識
  • 第四年也就是目前,心理學對我來說是讓先了解自己再向外推行的一種技能
若以簡單幾句呈現心理學是什麼,我現在會說
「個體觀察生活引發的好奇,將之化約描述成一個現象,    再藉由嚴謹實驗去印證或否證這些我們視為理所當然的現象,    進一步達到對人的行為、認知作出解釋及預測。」
觀察---好奇---歸納---驗證---解釋預測---運用
跟我們熟知的任何科學之進行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觀察對象為自己或他人也就是「人」

拉回正題,
為何我認為心理系大四生該具備批判思考覺察力之呢?
不知道各位有沒有看出來在上面對心理學是什麼的解釋重點
就是「觀察生活引發的好奇」這一點是我認為身為一位好的心理人該具備的

「覺察力」能夠對生活看起來理所當然的事情有不一樣的見解
要問出好的問題之前唯一的方法就是去累積生活的覺察,覺察,再覺察
時時保持好奇心還有單純的眼光

「批判思考」跟覺察力是一體兩面的,對於事情我們不該僅限於一種視角去解釋
這個能力我很感謝心理實驗法及系上每個老師
在對於一個問題現象上不希望我們只有一種「標準答案」
會希望我們能夠去反思、批判、分析若能看得更全面,不馬上落入認為本來就這樣的想法
可以不那麼輕易被不肖媒體、廣告文宣給煽動(想想最近核能議題和媒體壟斷、食安議題)


以上兩點便是我認為身為心理系大四生該具備的技能。


文章尚未完成接下來三點:

  1. 技能運用篇
  2. 認為心理學是什麼?篇
  3. 未來職業篇

就讓我們用另外一個篇幅淺談心理系給我的收獲(下)來解釋吧